储能:锂电池和光伏企业磨拳擦掌必争之地
来源:维多利亚3308 日期:2021-01-14 10:21 浏览量:次
储能:锂电池和光伏企业磨拳擦掌必争之地。储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为中国数量众多的锂电池厂商和光伏企业带来了拓展新业务、改变原有业务行业地位的转型机会。光伏企业和锂电池供应商纷纷将目光投向储能,掀起能源领域一股创新力量。
储能:锂电池和光伏企业磨拳擦掌必争之地
储能系统在大型地面可再生能源电站、输配侧、以及用户侧的应用可以促进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提高风光的电源比例、提高供应侧的调节能力以及电能的利用效率,降低化石能源用量,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
在政策支持逐步明朗的背景下,随着产业稳定预期的基本形成,光伏企业、分布式能源企业、电力设备企业、动力电池企业、电动汽车企业等纷纷进入,开始加大力度布局,开拓储能市场,进一步探索具有盈利性的商业模式。目前,储能产业几乎遍布全国所有省份。
在全球新能源浪潮下,“新能源+储能”将是能源结构调整战略中重要的组合拳,而中国恰恰在光伏和锂电领域全球领先,如何让中国的锂电像中国的光伏一样,伴随“新能源+”的趋势走向全球储能市场,这是中国锂电乃至光伏企业面临的重要机遇。
锂电提供商,储能是必争之地
通信后备储能、电力储能、数据中心储能三大国内市场是锂电池企业目前主要瞄准的细分领域。其中电力储能市场规模较大,增长潜力可期,是当前不少锂电池企业、储能系统提供商的必争之地。
储能是锂电池的重要应用场景,未来还有望超过动力电池成为最大的细分市场。头部锂电企业都比较重视储能市场,只是介入程度和投入力度有所不同。目前,用于电力储能的主要类型是方形磷酸铁锂电池,这类锂电池供应商在开展储能业务上的动力会更大。
锂电池供应商介入储能业务,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是作为上游供应商,向下游储能品牌商提供标准化锂电池,角色比较独立;二是进入下游系统集成,直接面向终端市场,上下游一体化,会跟自己客户形成竞争。
锂电企业直接面向终端用户开展储能业务,一般也不妨碍其向其他储能客户交付标准化的锂电池模组,甚至为他们OEM代工。宁德时代作为锂电池龙头企业,储能是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其不仅为战略合作伙伴提供锂电池,也直接参与终端市场,但相对于动力电池的占比还比较低。
比亚迪的储能业务,也是其锂电池业务在汽车动力电池之外的重要市场,很早就独立开展业务,包括国内及国外市场。比亚迪长期耕耘磷酸铁锂电池,在储能业务上自然具有一定优势。
储能业务在2030年可能达到103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该领域也是众多公司必争之地,各公司纷纷利用优势产品抢占市场份额。近日,在挺进大规模电气储存系统市场遭遇挫折后,美国通用电器公司(GE)转向新电池储能平台,希望以此与特斯拉、西门子和爱依斯电力(AES)等公司抢夺电池储能市场这块大蛋糕。
伴随着锂电池的成本下降,储能业务的吸引力逐渐体现。但成本下降主要在锂电池环节,实质上无关储能本身。既然上游环节没有差异化,那么差异化竞争点就在下游市场端,其实任何系统集成业务都具有这个特点,储能也不例外,关键在市场,而市场的重点在渠道。
光伏企业在储能业务的市场开拓
光伏+储能可能是人类未来能源的终极解决方案,一旦与储能相结合,太阳能的无限性和光伏发电的经济性可使得光伏在未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无论是分布式光伏,还是集中式光伏,也无论是光伏组件企业,还是光伏逆变器企业,在光伏行业的市场和渠道优势,都可以转换为储能业务的市场开拓。
目前,户用储能类似家电,其销售模式也类似,主要通过分布式光伏代理商等渠道商开展。而大型光伏电站的储能业务,则跟光伏组件的销售渠道相互协同,所以我们都看到光伏组件巨头阿特斯2020年三季度披露的储能项目储备已经超过6GWh。
储能的应用向多元化、多领域发展,一些光伏企业也把目光投向储能,例如协鑫、天合光能等都纷纷设立储能分公司或职能部门,开拓光伏和储能的联合应用市场;同期一些PCS厂商或传统电力设备供应商也以储能系统集成商的身份进入储能市场,近期业绩比较突出的储能系统集成商包括阳光三星、科陆电子、南都电源、双登集团、欣旺达和中天科技等。
阳光电源作为储能系统集成商,正是基于其光伏业务的产业协同。阳光电源很早就涉足储能业务,2018年与三星SDI成立合资储能公司。此外,天合、晶科、东方日升等光伏企业也在积极布局储能业务。
总结:光伏、锂电池和储能三个方向,未来几年建设会加速。储能系统的应用将更加紧密的与能源和电力市场结合在一起,储能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将逐步深入,未来将不断涌现出新的商业模式。